为何深夜容易突发脑梗?提醒中老年人:刚吃完晚饭,远离这3件事

时间添加时间::2023-12-04 看阅读量:146

脑梗又称中风,是一种突发性的严重脑部血管疾病,其发生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是健康的大敌。如果只是轻微的脑梗,症状不明显;而比较严重的脑梗,就会出现肢体瘫痪、功能失调、急性昏迷,甚至死亡。然而,近年来,许多专家和研究表明,深夜是脑梗发作的一个高峰期。那么,为什么深夜容易突发脑梗呢?

1、血压波动:在睡眠过程中,血压往往会下降。然而,对于一些老年人或患有高血压的人来说,他们的血压可能在深夜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这种血压波动可能会导致脑血管堵塞,从而引发脑梗。

2、血液凝固:在睡眠中,身体的代谢速率会降低,这可能会导致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活性增强,从而使得血液更容易凝固。如果此时血管内皮受到损伤或出现血栓,就容易导致血管堵塞,引发脑梗。

3、血管痉挛:在深夜,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血管痉挛,这可能会使得脑血管受到短暂的压迫或堵塞。这种情况通常会在几分钟内自行缓解,但如果反复发生或持续时间较长,就可能导致脑梗。

为了降低脑梗的发生风险,中老年人在刚吃完晚饭时应该远离以下3件事:

1、避免饭后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血液大量涌向四肢和躯干,使得脑血管供血不足,从而增加脑梗的风险。因此,中老年人在刚吃完晚饭时应该避免进行剧烈运动。

2、避免饭后立即洗澡

刚吃完饭,胃肠道需要大量的血液来帮助消化食物。如果立即洗澡,会让血液流向身体其他部位,导致胃肠道供血不足,不仅不利于消化,而且如果水温控制不好还会引起血管骤然收缩,引起斑块脱落,从而引起脑梗。因此,最好在饭后1-2小时再洗澡。

3、避免饭后立即上床睡觉

上床睡觉会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体内的大量的食物得不到充分的消化,特别是油脂等大量留存在血管中,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也更容易引起脑梗。同时,长期饭后立即上床睡觉还容易导致肥胖等问题。因此,最好在饭后1-2小时再上床睡觉。

另外,预防脑梗还应该注意控制饮食、保持适当的锻炼和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等健康生活方式。如果发现有脑血管疾病的症状或疑虑,应该及时就医诊治。

相关推荐Related to recommend

晨起口苦暗示身体警报?当心这4种潜在健康隐患,建议收藏自查
关节一到雨天更疼?湿气加重的3类炎症信号别忽视
血压忽高忽低要当心,这5个信号提示血管在报警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在线预约 路线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