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病,作为糖尿病的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对患者视力的威胁不容忽视。有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失明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出25倍,这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预防糖尿病眼病,尤其是避免其致盲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糖尿病眼病的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眼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以下是其常见症状:
1、视力下降:
糖尿病会导致视力逐渐减退,尤其是在夜间视力下降可能更为明显。微血管瘤、微动脉瘤以及出血、渗出等病变都可能影响视力。严重的病例甚至可能出现新型血管、玻璃体的积血或视网膜脱落等,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2、白内障:
糖尿病病人白内障明显增多,手术的机会也比普通的白内障也要增多。白内障会导致视力逐渐模糊,最终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3、波动性屈光不正:
当血糖急剧升高时,可引起房水渗透压改变,导致病人出现突然的近视。当血糖改善后,近视又可能恢复,表现为视力的波动性变化。
4、眼部疼痛与不适:
虹膜和睫状炎可能导致眼睛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青光眼则可能表现为眼痛、眼红、视物模糊,若眼压升高,还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5、瞳孔变化:
糖尿病可能导致瞳孔变小,这是植物神经损害影响瞳孔收缩功能的表现。
6、视物变形或重影:
患者可能感觉眼前有黑影飘动,甚至直的东西能看成弯形,出现视物变形的情况。有时还会出现视物重影或有闪光感。
7、眼底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眼底可能出现点状出血、硬性渗出沉积等病变。
8、其他症状:
包括动眼神经麻痹的一些症状,如眼球运动神经麻痹、糖尿病的动脉硬化等,这些可能导致供应眼肌的神经出现缺血。缺血性视突病变,又称为血管性假性视乳头炎,多见于老年人,可能导致视力下降。
做好这5件事 助你远离它
1、控制血糖水平
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糖尿病眼病的核心。血糖的持续升高会对眼部神经和血管造成损害,进而引发各种眼病。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遵循医嘱,通过规范饮食、适当锻炼和合理使用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特别是要避免摄入高糖、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2、定期眼部检查
定期眼部检查是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眼病的关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完整的眼部检查,包括眼压、眼底照相和视力检查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眼部病变或病情变化,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3、保持眼部卫生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接触到污染物和有害物质,如尘土、污水等。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揉眼等。此外,戴墨镜可以有效保护眼睛免受有害的紫外线辐射,这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预防措施。
4、改善生活方式
保持适当的体重、通过锻炼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积极参与户外活动等都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减少患糖尿病眼病的风险。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戒烟限酒,避免不良嗜好对眼部健康的损害。
5、注意心理调适
糖尿病患者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血糖的控制,还可能加重眼部病变。因此,患者应积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以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预防糖尿病眼病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控制血糖水平、定期眼部检查、保持眼部卫生、改变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调适等。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眼病的发生风险,保护我们的视力健康。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糖尿病眼病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共同守护我们的眼睛健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糖尿病眼病相关症状或疑虑,请及时就医并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