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频繁,往往是胃部健康亮起红灯的信号,它可能预示着多种胃部疾病,其中胃癌作为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因此,当胃痛频繁出现时,特别是伴随以下三个症状,应高度警惕胃癌的风险,并尽早进行胃癌风险筛查。
胃痛频繁,警惕胃癌预警
胃痛是许多胃部疾病的共同表现,包括胃痉挛、胃溃疡、胃炎等。然而,当胃痛变得频繁且难以通过常规治疗缓解时,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更严重的疾病,如胃癌。胃癌引起的胃痛通常是由于肿瘤侵犯胃黏膜或胃壁,导致局部炎症、溃疡或神经受刺激所致。这种疼痛可能逐渐加重并持续,伴有反酸、上腹部闷胀等症状。
伴随的三症状,尽早筛查
1、食欲减退与消瘦
胃癌患者常因肿瘤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导致食欲减退。长期食欲减退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引起消瘦。患者可能因进食无味、饱腹感强烈或腹痛而自动限制饮食,体重逐渐减轻。同时,可能伴有乏力、体质下降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胃癌的风险,需及时就医。
2、出血与黑便
胃癌出血通常是由于肿瘤表面破溃或侵犯血管所致。小量出血时可能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出血量多时则可能出现呕血和黑便。黑便的出现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指征,可能伴有贫血、头晕、乏力等症状。对于出血症状,需及时止血并查明出血原因,以免延误病情。
3、上腹部不适与疼痛
上腹部不适和疼痛是胃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开始可能表现为间歇性的隐隐作痛,常被误诊为胃炎或溃疡病等。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可能逐渐加重并持续。上腹部不适多为饱胀感或烧灼感,可以暂时缓解但反复出现。这种不适感的出现,应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
胃癌风险筛查方法
1、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到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内部情况,对于发现早期病变至关重要。患者应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胃镜检查,并按医生指示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可以反映胃黏膜功能状态,有助于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该检测通常无特殊准备,采样后送至实验室分析,一般可在数小时内出结果。
3、肿瘤标志物检测
CEA和CA19-9是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可用于辅助诊断胃癌。抽血化验即可进行,无需特殊饮食限制。
4、放射学检查和超声检查
上消化道X线造影和腹部超声检查也是胃癌筛查的辅助手段。这些检查可以显示腹部器官结构和异常情况,帮助医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胃癌风险。
胃痛频繁且伴随食欲减退、消瘦、出血与黑便、上腹部不适与疼痛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胃癌的风险。患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胃癌风险筛查,通过胃镜检查、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放射学检查和超声检查等手段,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此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长期食用腌制品和发霉食物、定期体检也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