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能在人体胃内强酸环境中生存的螺旋状、微需氧菌,其感染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关注。幽门螺旋杆菌不仅影响成年人的健康,对儿童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家里有孩子的家庭,更应高度警惕这一“隐形杀手”。
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通过口-口、粪-口等途径传播,在家庭环境中,这些传播途径尤为常见。共用餐具、接吻、母婴传播等都可能成为细菌传播的媒介。儿童由于免疫力较弱,且往往与家庭成员密切接触,因此更容易成为感染的高风险群体。一旦家庭中有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感染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
影响消化功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影响胃酸分泌,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消化功能受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
引发胃炎:幽门螺旋杆菌进入胃部后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导致胃黏膜发炎。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炎症还可能引发慢性胃炎,甚至导致胃黏膜细胞变性,增加胃癌的风险。
导致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细菌产生的毒素会损伤胃黏膜,使胃酸能够侵蚀到黏膜下层形成溃疡。消化性溃疡不仅会导致疼痛、出血等症状,还可能引发胃穿孔、幽门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家庭中的预防措施
分餐制与公筷使用:家庭中应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夹取食物,避免唾液中的细菌通过餐具传播给家人。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更换牙刷和牙膏,避免与家人共用毛巾等私人物品。
定期消毒餐具:儿童的餐具应定期消毒,可以使用高温蒸汽或紫外线消毒柜进行消毒。
避免亲密接触:感染者应避免亲吻儿童等亲密行为,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母乳喂养与个人卫生:母亲在喂养婴儿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将口腔中的细菌通过乳汁或唾液传播给婴儿。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应及时进行呼气实验、胃镜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和了解感染程度。一旦确诊感染,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