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伴耳鸣是耳鼻喉科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其中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梅尼埃病(内耳膜迷路积水)是两大主要疾病。二者虽均以眩晕为核心症状,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差异显著。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关键维度进行详细鉴别。
一、眩晕发作特点
耳石症
短暂性:眩晕发作通常持续数秒至1分钟,与体位变动(如翻身、坐起、低头)强相关,静止后症状迅速缓解。
反复性:每日可发作多次,但单次持续时间固定,呈“阵发性”特征。
无自发缓解期:眩晕仅由特定头位诱发,无持续眩晕阶段。
梅尼埃病
持续性:眩晕发作持续20分钟至24小时,多为突然起病,无明显体位依赖性。
波动性:症状呈“发作-缓解”循环,缓解期可完全正常,但反复发作后可能遗留平衡障碍。
自发发作:无需特定诱因,常伴随压力变化、疲劳或情绪波动。
二、耳鸣与听力变化
耳石症
无耳鸣或偶发:多数患者无耳鸣,少数可能伴轻度耳闷感,但无听力下降。
听力稳定:前庭功能检查(如冷热试验)可能异常,但纯音测听通常正常。
梅尼埃病
耳鸣为标志性症状:发作期耳鸣显著,呈“轰鸣样”或“蝉鸣样”,缓解期可能减轻但持续存在。
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以低频听力下降为主,随发作次数增加逐渐累及全频,最终可能发展为永久性耳聋。
耳胀满感:约80%患者伴耳内压迫感,与膜迷路积水相关。
三、前庭功能检查
耳石症
Dix-Hallpike试验阳性:通过特定头位诱发眼震(如垂直向上性扭转眼震),是确诊金标准。
眼震特点:眼震方向与受累半规管一致(如后半规管BPPV为垂直向上性扭转眼震),疲劳性明显(重复检查时反应减弱)。
梅尼埃病
前庭功能异常:冷热试验可能显示单侧或双侧前庭功能减退,但无特异性眼震模式。
耳蜗电图异常:表现为-SP/AP比值增大(>0.4),提示膜迷路积水。
影像学排除:颞骨CT或MRI排除听神经瘤等占位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