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排便中,若发现便血且颜色暗红,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示,尤其是要警惕肠息肉恶变。肠息肉本是肠道内壁的良性肿物,但部分息肉有恶变倾向,若能及时识别其恶变信号,对早期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以下为您详细介绍肠息肉恶变的4个危险信号。
便血颜色暗红,肠道健康亮红灯
正常情况下,粪便颜色多为黄褐色。当出现暗红色便血时,往往意味着出血部位距离肛门较远,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经过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后颜色变暗。肠息肉恶变时,肿瘤表面血管丰富且脆弱,容易破裂出血,血液随粪便排出就形成了暗红色血便。这种便血可能间歇性出现,也可能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加重。有时血液与粪便混合在一起,不易区分;有时还会伴有黏液,使得粪便性状发生明显改变。若长期忽视暗红色便血,可能会导致贫血等严重后果,影响身体健康。
排便习惯改变,肠道节奏被打乱
每个人的排便习惯相对固定,如每天一次或每两天一次等。但当肠息肉恶变时,肿瘤会刺激肠道黏膜,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便反射,导致排便习惯发生改变。原本规律排便的人可能会突然出现便秘,粪便变得干结、难以排出;或者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还有可能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这种排便习惯的紊乱如果持续一段时间,且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等无法改善,就需要高度怀疑肠息肉恶变的可能。
大便形状变细,肠道空间被挤压
健康人的大便通常呈圆柱形,粗细较为均匀。而当肠道内出现恶变的息肉时,肿瘤会占据肠道的部分空间,就像在肠道内设置了一个“障碍物”。粪便在通过肠道时,会受到肿瘤的挤压,导致大便形状变细,甚至可能出现凹槽。如果发现自己的大便突然变细,且持续一段时间没有恢复正常,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排除肠息肉恶变的可能。
腹部不适疼痛,肠道健康受威胁
肠息肉恶变还可能引起腹部不适或疼痛。早期时,疼痛可能比较轻微,表现为隐隐作痛或胀痛,位置多不固定,可能在腹部任何部位出现。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会逐渐加重,持续时间也会延长。这是由于肿瘤不断生长,侵犯了周围的神经组织或引起肠道梗阻所致。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影响食欲和营养吸收。
当出现便血颜色暗红以及上述其他危险信号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结肠镜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肠息肉恶变,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守护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