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反酸烧心的经历,偶尔出现或许只是饮食不当引起的小问题,但若长期反复发作,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可能是食管正在遭受病变侵袭的信号。
反流性食管炎
长期反酸烧心,最常见的就是引发反流性食管炎。正常情况下,食管下端有一圈括约肌,如同“阀门”一般,能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然而,当这个“阀门”功能失调,胃酸、胃蛋白酶等强酸性物质就会逆流而上,侵蚀食管黏膜。初期,食管黏膜可能只是出现充血、水肿等轻微炎症表现,患者会感到烧心、反酸,尤其在进食后、弯腰或平卧时症状加重。随着病情进展,炎症反复发作,食管黏膜会逐渐受损,出现糜烂、溃疡。此时,患者不仅烧心、反酸症状加剧,还可能伴有胸痛、吞咽困难等不适。胸痛多位于胸骨后,疼痛程度不一,严重时可能被误认为心绞痛;吞咽困难则是因为食管黏膜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导致食管狭窄,食物通过受阻。
巴雷特食管
若反流性食管炎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食管黏膜在胃酸等物质的持续刺激下,为了适应恶劣环境,会发生一种特殊的改变——巴雷特食管。这是一种癌前病变,意味着食管上皮细胞被类似胃黏膜或肠黏膜的细胞所替代,大大增加了患食管腺癌的风险。巴雷特食管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反酸、烧心,以及上腹部不适、嗳气等症状。由于巴雷特食管有恶变的可能,一旦确诊,需要密切随访观察,必要时进行内镜下治疗,以防止癌变的发生。
食管狭窄
长期反酸烧心导致的食管炎症和溃疡,在愈合过程中容易形成瘢痕组织。这些瘢痕组织不断收缩,会使食管管腔逐渐变窄,从而引发食管狭窄。食管狭窄后,患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吞咽困难,起初可能只是吞咽固体食物时感到梗阻,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连流食甚至饮水都会变得困难。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情况,因为进食受限导致摄入的能量和营养不足。
长期反酸烧心绝不是可以忽视的小毛病,它可能是食管正在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巴雷特食管、食管狭窄等病变的信号。一旦出现频繁的反酸烧心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胃镜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早期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守护好我们的食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