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迎来“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气温不断下降,雪量不断增大,风寒更盛,而且天气干燥、湿度较低,此时养生保健尤为重要。大雪节气正是进补养生调养的大好时机,记住这几大原则,让您健康整个冬季。
大雪节气慎防4种疾病
1、心脑血管疾病
大雪节气,气温急剧下降,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和偏头痛。人体受冷会引起血压的升高。冬季室内外温差大,更易产生血栓,从而导致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头部、颈部和手部的保暖尤为重要;监测自身血压,切忌私自停、减用药;尽量少吃油腻的食物,少喝酒、吸烟,适度运动。
2、胃肠道疾病
大雪节气,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胃肠道溃疡的发病率也会升高,这是由于人体受冷,神经系统高度兴奋,掌管内脏的植物神经也处于紧张状态,进而影响消化腺的正常分泌活动,胃肠黏膜受到比平时更强的刺激,导致溃疡的产生或复发。
饮食应以甘软温润为主,适当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补充因天寒而消耗的能量,益气补血,滋养身体。戒酒戒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面瘫
天气寒冷时正是面瘫多发之时,很多人从温暖的室内出门吹了冷风,或者晚上洗头没擦干又受冷,就会引起面瘫。
注意头面部的保暖,一旦出现面瘫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面瘫恢复期一般在发病的一周到半个月,如果延误治疗可能就很难恢复了。
4、皮肤瘙痒、皲裂
进入冬天,很多人的皮肤都会变得很干燥,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出现皮肤瘙痒、干燥等。
冬天洗完澡最好涂抹一些润肤乳,这样可以对皮肤起到很好的缓解效果。此外,由于室内外干燥,空气湿度很低,一定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保证器官正常的新陈代谢。
此时养生有五大原则
养宜适度
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仅无法起到预期的养生效果,反而有损健康。
养勿过偏
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作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若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而事与愿违。
保暖护阳气
大雪节气,中老年人穿衣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贴身,不使皮肤开泄汗出,保护阳气免受侵夺。夜晚的温度会更低,夜卧时要多加衣被,使四肢暖和,气血流畅,这样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如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脑血栓形成等。
起居宜早眠迟起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此外,早晚温差悬殊,中老年人要谨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日常应注意头与脚的保暖
头为诸阳之汇,而寒从脚起,这两个部位的保暖工作做好了,身体才能真正暖和,少生疾病。有研究发现,当气温处于4℃时,身体60%左右的热量会从头部流失,温度越低,头部损失的热量越大。因此,此时出门戴帽子,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