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健康权益,我国出台了“健康老人”国家标准。
《标准》中明确指出,健康老年人是指60周岁及以上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的老年人,躯体、心理、社会三方面都趋于相互协调与和谐状态。具体包含了以下9个方面:
1、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
生活自理是健康老人的基本要求,应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如穿衣、吃饭、上厕所等。如果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完全自理,也应在他人帮助下基本完成这些活动。
2、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未导致明显的功能异常。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但是,如果这些退化没有导致明显的功能异常,那么老年人就被认为是健康的。
3、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控制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范围内。
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都可能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影响。老年人应将这些危险因素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如血压、血糖、血脂等。
4、营养状况良好。
良好的营养状况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应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同时,也要避免过度饮食或营养不良。
5、认知功能基本正常。
认知功能是指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处理能力,健康老人的认知功能应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能够进行基本的思维和判断活动。如果出现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6、乐观积极,自我满意。
心理健康也是健康老人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同时,也要对自己的人生和健康状况感到满意。
7、具有一定的健康素养,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健康素养是指人们获取、理解和运用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做出正确的健康决策的能力。健康老人应具备一定的健康素养,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
8、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
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是健康老人的重要特征之一。老年人应与家人保持联系,参与家庭活动,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社区和社会活动,保持社交互动和人际关系,这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9、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生活变化和角色转换的能力。健康老人应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角色变化,保持与社会的联系和互动。
快看看你符合几条?想要达到这些标准,老年人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心理学知识、参加社交活动、合理搭配食物以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努力。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注和支持,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