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这位被后人尊称为“药王”的唐代医学大家,不仅在医药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还留下了一套宝贵的养生智慧——《养生十三法》。这套方法不仅适用于古代,对于现代追求健康生活的我们来说,同样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思邈的养生世界,学习并实践这些简单而有效的养生之道。
1、发常梳:通过经常梳理头发,可以刺激头部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防治脱发和白发,同时使头部毛孔开泻,浊气外排,延缓衰老。具体做法是将手掌互搓使掌心发热,然后用手指做梳子状由前额开始往上梳,经头顶、后脑梳回颈部,早晚各做十次以上。
2、目常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经常运动眼球可以锻炼眼部肌肉和神经,使眼睛灵活自如,同时开阔视野,促进肝血充足。具体做法包括转眼珠子,左转五十下,右转五十下,或者合眼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四方等。
3、齿常叩:轻轻叩击上下牙齿,可以活动上下颚经络,保持头脑清醒,强固牙齿,加强肠胃吸收。具体做法是口微微合上,上下两排牙齿互扣,不要太用力,使牙齿发出声响即可,轻轻松松慢慢做数次。
4、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中医认为“津血同源”。通过漱口并吞咽津液,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具体做法包括将舌头伸出牙齿外转动后吞咽口水,或在口腔内转动舌头后吞咽等。
5、耳常鼓:通过手掌掩双耳并用力向内压后放手,可以听到“扑”的响声,这个动作能增强记忆和听觉。重复做十二下,每天临睡前后做效果更佳。
6、面常洗:这里的“洗”并非用水洗脸,而是指干洗,即用手按摩脸部。通过按摩脸部穴位,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使皮肤细腻,脸色红润有光泽。具体做法包括搓手三十六下暖手后上下扫面等。
7、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六次,反方向重复。这个动作有助于使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但需注意慢慢做,避免头晕。
8、腰常摆:通过身体和双手有节律地摆动腰部,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等问题。具体做法是在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拍打小腹,左手在后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五十下,做够一百下更好。
8、腹常揉:经常揉腹可以促进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具体做法是搓手三十六下暖手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范围由小到大,做三十六下。
10、摄谷道(提肛):通过吸气时提肛,收紧肛门肌肉,闭气维持数秒后呼气放松,这个动作可以预防痔疮、前列腺炎等疾病,有助于延年益寿。每天早晚各做二十至三十下效果更佳。
11、膝常扭: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二十次。这个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防止膝关节老化。
12、脚常搓: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通过搓脚可以刺激这些反射区,调节机能平衡,排除体内废物或毒素。具体做法是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从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三十六下;然后两手大拇指轮流搓脚心涌泉穴一百下。
13、常散步:散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五脏六腑的功能,强健筋骨。饭后散步更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消化和放松身心。
此外,虽然不直接包含在《养生十三法》中,但孙思邈还提倡了其他养生原则,如保持温暖、防暑降温、保持清洁、合理用药等,这些都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面。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是一套简单而实用的养生智慧,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它告诉我们,要想拥有健康长寿的身体和心灵,就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