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特别是肝癌,往往被形容为是“拖”出来的疾病。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肝病的发展过程及其早期症状的不明显性。许多肝病患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症状非常轻微,以至于被忽视或误诊,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当病情发展到晚期,治疗难度和成本都会大大增加,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医生强调,当出现“1痒2红3痛”等疑似肝病症状时,应尽早进行肝癌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
“1痒”——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是肝病早期可能出现的症状之一。当肝脏功能受损时,会导致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使得胆红素在血液中堆积,进而引发黄疸。黄疸不仅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还可能伴随尿液颜色加深。此外,肝脏病变还可能影响皮肤的营养和代谢,导致皮肤干燥、粗糙,进而引发瘙痒。这种瘙痒通常表现为全身性的,但也可能出现在局部,如手臂、腿部等。如果皮肤瘙痒长期得不到缓解,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是否正常。
“2红”——肝掌和蜘蛛痣
“2红”指的是肝掌和蜘蛛痣。肝掌是指在手掌大小鱼际处出现充血、发红的现象,而蜘蛛痣则是指皮肤上出现的小红点,周围有血丝状扩散。这两种症状的出现通常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激素代谢紊乱所引起的。肝掌和蜘蛛痣虽然不一定代表肝脏疾病,但它们的出现应引起患者的警惕,及时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肝脏彩超,以便排除潜在疾病。
“3痛”——右上腹、肩背部和腹部疼痛
“3痛”指的是右上腹疼痛、肩背部疼痛和腹部疼痛。肝癌时,肝脏体积增大,会压迫周围的神经和组织,引起疼痛。而肩背部疼痛和腹部疼痛则是由于肝脏位置较深,当肿瘤压迫神经时会引起这些部位的疼痛。这些疼痛症状通常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可能伴随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如果这些疼痛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肝脏功能和形态是否正常。
肝癌筛查的重要性
肝癌筛查对于早期发现肝癌、提高治愈率、降低治疗成本、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存时间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肝癌筛查通常包括体检、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肝功能检查等方法。
体检:通过身体检查和病史询问,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肝癌的风险。
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肝癌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肝癌的风险。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检查方法,可以检测肝脏内部是否存在肿块等异常情况。
肝功能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可以初步判断肝脏是否存在炎症或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肝癌的筛查方式并不是单一的,通常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方式进行综合诊断。此外,肝癌的筛查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因此对于异常检查结果需要进行进一步确认或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