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忽视过那些看似平常的身体信号——持续的咳嗽伴随着痰液,活动后的气短与喘息,以及不时袭来的胸闷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状,实则可能是阻塞性肺病悄然侵袭的预兆。
阻塞性肺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影响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其症状多样且可能长期存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显著影响。
长期出现的三类症状
1、咳嗽与咳痰
咳嗽:阻塞性肺病患者往往会出现持续性的咳嗽,尤其在晨起和夜间更为明显。咳嗽可能伴随病程的进展而持续存在,成为患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咳嗽的原因主要是呼吸道受到刺激,如炎症、痰液积聚等。
咳痰:痰液是呼吸道分泌物的一种,阻塞性肺病患者由于呼吸道炎症和分泌物增多,常常需要咳痰。痰液可能呈现白色黏液状,有时也可能带有血丝或呈现黄色脓性,特别是在疾病急性发作时。
2、呼吸困难与气短
呼吸困难:这是阻塞性肺病最标志性的症状之一。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可能感到呼吸不畅。呼吸困难的原因是呼吸道受阻,导致氧气摄入不足和二氧化碳排出受阻。
气短:与呼吸困难相似,气短是指患者在日常活动中感到气息不足,需要频繁停下来休息以恢复呼吸。气短可能随着疾病的进展而逐渐加重。
3、胸闷与喘息
胸闷:当大量肺组织受到损害时,肺泡无法正常过滤足够的氧气以满足机体需要,导致缺氧状态,从而引发胸闷。胸闷可能使患者感到不适和焦虑。
喘息:在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或重度患者中,喘息是常见的症状。喘息声通常是由于呼吸道狭窄和气流受阻而产生的。
预防阻塞性肺病的五点措施
1、戒烟
吸烟是阻塞性肺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吸烟会导致气道黏膜受损,释放有害物质进入体内,从而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因此,戒烟是预防和控制阻塞性肺病的重要手段。
2、避免粉尘刺激
长时间处于粉尘较多的环境中会增加患阻塞性肺病的风险。患者应尽量减少外出次数,特别是在空气质量较差的日子里。必要时,可以佩戴口罩进行防护,以减少粉尘对呼吸道的刺激。
3、适当运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感染概率,并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有氧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等是适合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运动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应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4、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方法。常见的疫苗包括流感病毒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等。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在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从而降低感染阻塞性肺病的风险。
5、定期体检与治疗原发疾病
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早发现阻塞性肺病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此外,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原发疾病的治疗也是预防阻塞性肺病的关键。通过彻底有效的治疗,可以避免这些疾病进展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