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作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发作往往并非毫无预兆。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心脏与其他脏腑相互关联,当心脏出现问题时,身体会通过一些症状发出“警告”。了解这些信号,有助于我们早发现、早干预,守护心脏健康。
第一次警告:胸闷不适
中医理论中,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当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时,心气运行不畅,就会产生胸闷的感觉。这种胸闷通常在劳累、情绪激动或饱餐后更为明显,休息片刻后可能会有所缓解。患者常感觉胸部仿佛被一块大石头压着,呼吸不顺畅,有一种憋闷感。这其实是心脏在向我们发出信号,提示心肌的血液供应出现了问题,若不及时重视,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发展。
第二次警告:心悸心慌
心主神明,心神安定则心跳规律。然而,当冠心病来袭,心脏的气血阴阳失衡,心神失养,就会出现心悸心慌的症状。患者会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异常,有时心跳过快,仿佛要跳出嗓子眼;有时又心跳过缓,伴有不规律的心跳间歇。这种心悸心慌可能在安静状态下突然发作,也可能在活动后加剧。它不仅让患者感到身体不适,还会引发焦虑和恐惧情绪,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此时,心脏已经处于较为危险的状态,需要尽快就医检查。
第三次警告:心前区疼痛
心前区疼痛是冠心病发作前较为典型的症状之一。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当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时,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引发疼痛。这种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性质多样,有的像针刺一样尖锐,有的则呈压榨感或紧缩感。疼痛可能会向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及小指放射,也可能放射至颈部、下颌、牙齿、腹部等部位。疼痛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多为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但如果不及时治疗,疼痛可能会逐渐加重,发作频率也会增加。
第四次警告:气短乏力
心为阳脏,主一身之阳气。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受损,阳气虚弱,无法正常推动气血运行,导致全身气血不足,就会出现气短乏力的症状。患者即使进行轻微的体力活动,如爬楼梯、快走等,也会感到气喘吁吁,需要停下来休息片刻才能缓解。同时,还可能伴有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头晕等症状。这是心脏功能下降的明显表现,提示病情已经较为严重,必须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冠心病发作前的这四次“警告”,是心脏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关注身体的变化,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中医养生的原则,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