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经历过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困扰,时而一天跑好几趟厕所,粪便稀溏不成形;时而又好几天无法顺畅排便,腹胀难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肠胃功能失调,自行服用一些调节肠胃的药物,但往往效果不佳。实际上,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更深层次健康警报,肠息肉、肠炎等疾病都可能是幕后“元凶”,需要仔细排查。
肠息肉:肠道里的“不速之客”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可单发也可多发。当肠道内出现息肉时,就像原本通畅的管道里多了几个“障碍物”。小的息肉可能暂时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随着息肉逐渐增大,它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空。
一方面,息肉可能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缩短,水分吸收不充分,从而引起腹泻,粪便中可能还带有黏液。另一方面,当息肉较大堵塞部分肠腔时,又会使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粪便在肠道内积聚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变得干结,导致便秘。这种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情况,往往还会伴有腹痛、腹胀等不适,且症状可能随着息肉的增大而加重。
肠炎:肠道的“炎症风暴”
肠炎是肠道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引起,也可能与自身免疫、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不同类型的肠炎,其导致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机制有所不同。
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例,这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在疾病活动期,肠道黏膜处于严重的炎症反应状态,肠道蠕动加快,分泌增加,会出现频繁的腹泻,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而在缓解期,肠道黏膜的炎症有所减轻,但肠道功能仍未完全恢复正常,可能会出现肠道蠕动减慢的情况,导致便秘。此外,一些感染性肠炎在急性期过后,肠道功能恢复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这种腹泻便秘交替的现象。
及时排查,精准治疗
当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症状时,不能仅仅满足于缓解表面的肠胃不适,而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肠镜检查是诊断肠息肉和肠炎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部的情况,发现息肉的大小、位置和形态,判断肠炎的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同时,还可以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并非小事,它可能是肠息肉、肠炎等疾病发出的信号。只有及时排查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恢复肠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