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天渐凉,空气变得干燥,人体易受“燥邪”侵袭,出现咽干、咳嗽、皮肤干痒等症状。中医认为,秋季养生应以“润”为主,而水果作为自然的馈赠,正是秋季润燥的佳品。但水果虽好,吃对才有效,以下这些水果你吃对了吗?
一、梨
梨性凉,味甘微酸,归肺、胃经,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生津止渴之功,尤其适合秋燥引起的干咳、咽干、便秘等症状。但梨性寒,脾胃虚寒(易腹泻、畏寒)者不宜生食,可蒸煮后食用,如冰糖炖梨、红枣蒸梨,既能保留润燥之效,又可减轻寒性。此外,梨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需适量。
二、葡萄
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肺、脾、肾经,有补气血、益肝肾、生津液的功效。秋季气血易亏,适量食用葡萄可缓解疲劳、改善面色苍白。中医认为,紫色葡萄(如巨峰)更侧重补肾,绿色葡萄(如无核白)偏重疏肝理气。但葡萄含糖量高,且外皮可能残留农药,食用前需彻底清洗,脾胃湿热(易口苦、长痘)者不宜多食。
三、石榴
石榴性温,味甘酸涩,归肺、肾、大肠经,能生津止渴、收敛固涩。秋季干燥易伤津液,出现口干、皮肤干裂,石榴的酸涩之性可收敛津液,防止外泄。同时,石榴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石榴籽多,消化功能弱者需适量,便秘者慎食,以免加重症状。
四、柿子
柿子性寒,味甘涩,归肺、脾、胃、大肠经,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健脾涩肠的作用。秋季肺热咳嗽、便秘者适量食用柿子,可缓解不适。但未成熟的柿子含大量鞣酸,易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胃柿石”,引发腹痛,因此需吃完全成熟的软柿。此外,柿子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及胃寒者需谨慎。
水果食用,遵循三原则
辨体质选水果:寒性体质(畏寒、腹泻)者少食梨、柿子,可选葡萄、苹果;热性体质(易上火、口疮)者适量吃梨、石榴。
适量不过度:水果含糖量普遍较高,过量食用易生湿生痰,反而加重秋燥症状,每日200-300克为宜。
搭配有讲究:避免空腹吃酸性水果(如柿子、山楂),易刺激胃黏膜;水果与海鲜同食需间隔1小时以上,防止蛋白质结合影响消化。
中医强调“天人相应,辨证施食”,因此,通常需要根据自身体质选择水果,适量食用,方能真正达到润燥生津、强健体魄的目的。愿您在这个金秋,吃对水果,养出健康,收获满满的幸福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