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暑,湿热来袭暑气重,入伏前这些规矩要做足

时间添加时间::2023-07-07 看阅读量:125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也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节。古人认为,炎热的夏季,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故有伏天之说。而今年的三伏天,也即将在7月11日到来!

【小暑养生要点】

1、别睡太少

夏季人们要顺应气候变化,适当晚睡早起。

不过,此时因为晚间睡眠时间相对不足,加之天气炎热,人在午后常感到精神不振、困意频频。

所以,小暑时您不妨每天来一个30分钟左右的午睡。

虽时间短暂,但有助于改善脑部供血系统的功能、增强体力、消除疲劳。

2、别穿太少

暑天给人的感觉首先就是热,热则容易贪凉。

经常在有空调的环境下办公学习,虽然中暑的病人少了,但受外寒的人增多了。

所以,小暑节气一定要着装适宜,避免空调直吹,在打开了冷气的室内要外搭披肩。

即使在炎热的时候需要外出,我们也不能穿得太少。

因为,在气温接近或超过37℃时,赤膊会使皮肤的散热功能减弱,反而是穿着吸汗透气的衣服可以阻隔日光暴晒,使体感温度更低。

3、别吃太好

骄阳似火,在气温不断飙升的三伏天里,饮食宜清淡。

饮食清淡并不是只能吃素,而是要做到荤素搭配。

可进食鸭肉、鲫鱼、瘦肉、薏苡仁、银耳、蘑菇等。

此外,还可多食西瓜、瓠瓜、丝瓜、冬瓜等解暑生津。

平时还可以多用莲子、芡实、荷叶、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等煲汤或煮粥,有化湿的功效,适合夏天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人体阳气外浮,脾胃阳气变弱,也是胃肠病高发期,清暑热可选择偏寒凉的食材,但尽量少吃冰镇过的食物。

4、运动别过汗

暑热伤津,所以夏季运动强度要适当降低,活动量也应适当减少。

一般来说,每天的运动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要多做些慢节奏的有氧运动。

运动后注意补充水分、盐分,避免因出汗过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小暑节气,最好多进行室内运动,或在晨起及傍晚气温较低的时间外出活动,不要在阳光下运动,避免中暑。

尤其是对于患有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的人来说,选择傍晚运动最为安全。

5、出行避水湿

入伏以后,雷雨天气也越来越多了,暑湿并存,此时雨天较多,容易感受湿邪。

因此,大家可以在天气较好的时候,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暴晒,以去潮,去湿。

此外,由于气温高、湿度大,露天的木质座椅,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虽然表面看似干燥,但会向外散发潮湿之气,容易诱发痔疮和关节疾病,尽量不要随意坐在上面。

相关推荐Related to recommend

伤口久不愈合?当心糖尿病引发的4个问题
北京崇文门中医医院:立秋养生正当时,中医智慧护健康!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
牙龈反复出血?身体可能在发出这3种警报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在线预约 路线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