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季节的更迭,冷空气的频繁来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是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更是一个需要高度警惕的时期。要高度警惕的时期。北京崇文门中医医院提醒大家,冷空气不仅会导致气温骤降,还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增加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因此,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冷空气来袭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健康。
冷空气对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1、血管收缩与血压升高
冷空气来袭时,人体为了保持体温,血管会自然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失。然而,这种血管收缩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血管的负担,从而容易引发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种影响尤为显著。
2、血液粘稠度增加
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的新陈代谢会减缓,血液循环也会受到影响。这会导致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等成分的聚集性增强,血液粘稠度增加。粘稠的血液更容易在脑血管中形成血栓,从而引发脑梗死等严重后果。
3、血糖不稳与房颤概率增加
冷空气还可能影响人体的血糖水平,导致血糖不稳。血糖的波动会进一步加重脑血管的负担,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寒冷天气还可能增加房颤的概率,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应对措施
1、注意保暖
在冷空气来袭时,脑血管疾病患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注意保暖。他们应该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特别是头部、手部和脚部等容易受寒的部位。外出时要戴帽子、手套和围巾等保暖用品,以避免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同时,室内温度也不宜过高,保持在18~20℃左右为宜,室内还应保持一定的湿度,并定时开窗通风。
2、合理调整饮食
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冷空气来袭时,还需要合理调整饮食。他们应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粗杂粮、海带、蔬菜、水果等,以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同时,要控制食盐摄入量,建议健康成年人食盐日摄入量不超过2-3克,5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患者食盐日摄入量不应超过1.5克。此外,还要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脂肪摄入应占总热量的15%以下,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该控制在200毫克—300毫克以下为宜。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贝壳类、鱼籽等。多饮水也是保持足够循环血容量的重要措施。
3、保持良好心态
情绪激动是脑血管疾病的大忌。在冷空气来袭时,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应该保持心态平和、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他们要避免精神紧张、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
4、规律服药与定期检查
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坚持按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停用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药物。同时,他们还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心血管方面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冷空气来袭时,他们更应该注意监测自己的血压、血糖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5、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脑血管疾病患者消耗热量、提高新陈代谢、增强身体免疫力。然而,在冷空气来袭时,他们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时间。避免在清晨和傍晚进行剧烈运动,以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建议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时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
冷空气来袭时,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健康。通过注意保暖、合理调整饮食、保持良好心态、规律服药与定期检查以及适量运动等措施的落实,他们可以有效地降低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