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作为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宛如自然更迭的枢纽,既承载着暮春的余韵,又预示着初夏的序曲。此时,气候渐暖,雨水丰沛,空气湿度显著增大,人体易受“湿邪”与“郁热”双重夹击。养生之道,需紧扣“健脾祛湿、清热疏肝”两大核心,通过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的多维调节,为安然入夏筑牢健康根基。
饮食调养:药食同源,平衡阴阳
谷雨饮食应遵循“健脾祛湿、清热疏肝”的原则,巧妙运用药食同源的智慧。经典健脾祛湿方如“四神汤”,取茯苓、山药、莲子、芡实各15克,与猪骨或排骨同炖,小火慢煨2小时,汤色清润,甘香宜人。茯苓利水渗湿,山药健脾益胃,莲子养心安神,芡实固肾涩精,四味相合,共奏健脾祛湿之效。若伴有口苦咽干、目赤肿痛等肝火上炎之症,可加入菊花5克、决明子10克,以清肝明目。
清热疏肝的佳品当属“凉拌蒲公英”。新鲜蒲公英200克焯水后,以蒜末、生抽、醋、香油凉拌,蒲公英性寒味苦,归肝、胃经,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对肝郁化火所致的目赤肿痛、咽喉肿痛有良效。此外,薏米红豆粥、冬瓜薏米老鸭汤等亦是祛湿良方,但需注意体质虚寒者可将薏米炒制后使用,以减其寒性。
起居有常:防湿避热,顺应天时
谷雨时节,湿气弥漫,起居养生需注重防湿避热。居室应保持通风干燥,每日早晚开窗换气,避免湿气滞留。衣物被褥需勤晒勤换,尤其是贴身衣物,以防止湿邪入侵。夜间睡眠时,可选用艾草、菖蒲等中药材制成的香囊置于枕边,其芳香之气有醒脾化湿、驱虫避秽之效。
作息方面,应遵循“夜卧早起”的原则,适当晚睡早起,以顺应阳气升发之势。但晚睡不宜超过23点,早起应在日出之后,避免清晨寒湿之气侵袭。午间可小憩片刻,以养心神,缓解春困。
运动导引:舒筋活络,调和气血
运动是谷雨养生的重要环节,通过适度的运动可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祛湿健脾。八段锦是此时节的理想运动方式,其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尤其“调理脾胃须单举”一式,通过单臂上举下按的动作,可有效牵拉腹腔脏器,促进脾胃运化功能,增强脾胃对水湿的运化能力。每日早晚各练习一遍,每次15 - 20分钟,持之以恒,必见成效。
太极拳亦是不错的选择,其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注重呼吸与动作的配合,能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平衡脏腑。在练习过程中,需保持身心放松,意念集中,感受气息在体内的流动,使身心达到和谐统一。
情志调畅:疏肝解郁,心静神安
谷雨时节,肝气渐旺,易致情志不畅,出现烦躁易怒、抑郁寡欢等情绪问题。因此,情志调养至关重要。可通过欣赏自然美景、聆听舒缓音乐、阅读经典书籍等方式,舒缓紧张情绪,保持心情愉悦。此外,还可尝试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每日早晚各进行10 - 15分钟,有助于清心除烦、安神定志。
谷雨养生,需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多方面入手,以健脾祛湿、清热疏肝为要旨,顺应自然规律,调和身心阴阳。如此,方能安然度过谷雨时节,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夏日的到来,让健康与活力常伴左右。
北京崇文门中医医院作为京城中医典范,汇聚了一批资深中医专家,他们在中医养生与疾病防治方面经验丰富,依托独特的中医诊疗体系,为您量身定制个性化养生方案。通过中医体质辨识,精准判断您的体质类型,再结合特色中医疗法,如艾灸、推拿等,助力您调养身心,激发身体活力。我们还定期举办中医养生讲座,为您传递更多节气养生知识。选择北京崇文门中医医院,让专业的中医呵护陪伴您,顺应节气变化,调整生活方式,以健康的体魄享受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