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心跳过快往往与心脏问题紧密相连,因而备受关注。然而,心跳太慢同样不容小觑,它可能潜藏着严重的健康隐患。当心跳次数低于特定标准时,需高度警惕三种严重疾病风险。
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跳频率为每分钟60-100次。若心跳持续低于每分钟60次,医学上称之为心动过缓。而当心跳低于每分钟50次,甚至更低时,身体可能已发出危险信号,需及时排查潜在疾病。
冠心病
冠心病是导致心跳过慢的常见原因之一。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阻塞,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心脏为了维持基本的功能,在缺血缺氧的状态下,其传导系统可能受到影响,出现传导阻滞,进而使心跳变慢。患者除了心跳过缓外,还可能伴有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尤其在运动、情绪激动或饱餐后,这些症状可能加重。若不及时治疗,冠心病引发的心跳过慢可能导致心脏泵血不足,影响全身器官的血液供应,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心源性休克,危及生命。
心肌病
心肌病是一组异质性心肌疾病,由不同病因引起心脏机械和电活动的异常,表现为心室不适当的肥厚或扩张。无论是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还是限制型心肌病,都可能损害心脏的传导系统。心肌细胞的病变和纤维化会干扰心脏电信号的正常传导,使得心跳节律出现异常,表现为心跳过慢。患者常感到乏力、气短,活动后症状加剧。随着病情进展,心肌病可能导致心脏功能逐渐衰退,引发心力衰竭,此时患者不仅心跳缓慢,还会出现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生活质量大幅下降,生命也会受到威胁。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减缓,各个器官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心脏也不例外。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患者除了心跳过慢,还可能出现怕冷、乏力、体重增加、皮肤干燥、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长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未得到有效治疗,可能引发心血管系统的多种并发症,如血脂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心跳太慢并非小事,它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当发现心跳持续低于正常范围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避免严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