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牙龈出血的经历,刷牙时、咬硬物时,甚至毫无征兆地,牙龈就渗出血丝。偶尔一次或许不必过于担心,但若牙龈反复出血,那就可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警报,暗示着某些潜在的健康问题。
警报一:口腔局部疾病来袭
牙龈反复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当属口腔局部的病变。牙菌斑和牙结石是引发这一问题的“罪魁祸首”。当我们日常口腔清洁不到位时,食物残渣会在牙齿表面堆积,逐渐形成牙菌斑。牙菌斑中的细菌会不断繁殖,产生毒素,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牙龈炎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牙龈炎。此时,牙龈会变得红肿、松软,容易出血,尤其是在刷牙或咬硬物时。
若牙龈炎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会进一步发展,波及深层的牙周组织,形成牙周炎。牙周炎不仅会导致牙龈出血,还会引起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移位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此外,龋齿如果发展到比较深的阶段,波及牙髓神经,也可能引发根尖周炎,炎症扩散至牙龈时,同样会出现牙龈反复出血的症状。
警报二:全身性疾病的口腔表现
牙龈反复出血有时并非单纯的口腔问题,而是某些全身性疾病在口腔的“投影”。血液系统疾病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例如白血病,这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异常增多,而正常的红细胞、血小板生成受到抑制。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重要功能,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时,就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牙龈等部位就容易反复出血,且出血后难以自行止住。
另外,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也可能引发牙龈出血。肝脏是人体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场所,当肝脏功能受损时,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凝血机制出现障碍,从而增加出血的风险。除了牙龈出血,患者还可能伴有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其他出血表现。
警报三:内分泌失调的信号
内分泌系统对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内分泌失调时,也可能通过牙龈反复出血表现出来。女性在孕期,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增加会使牙龈血管扩张、充血,牙龈对局部刺激的敏感性增强,容易引发妊娠期牙龈炎,导致牙龈反复出血。
此外,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均衡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进而增加牙龈出血的发生几率。
牙龈反复出血看似是一个小问题,但背后可能隐藏着口腔局部疾病、全身性疾病或内分泌失调等严重问题。因此,当出现牙龈反复出血的症状时,我们不应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必要的全身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以维护我们的口腔健康和整体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