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不疼不痒?尿液出现这4种变化要警惕!

时间添加时间::2025-08-19 看阅读量:107

在人们的常规认知里,疾病往往会伴随着疼痛或明显的不适症状,然而慢性肾病却常常打破这一常规,在早期阶段,它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不疼不痒,不易被察觉。这是因为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即便部分肾单位受损,剩余健康的肾单位仍能维持身体的基本代谢需求,使得早期症状十分隐匿。但当尿液出现以下4种变化时,就需要高度警惕慢性肾病的发生。

泡沫尿且长时间不消散

正常情况下,尿液表面张力较低,产生的泡沫较少且很快消散。若尿液中出现大量细小且持久的泡沫,如同啤酒泡沫一般,这可能是蛋白尿的表现。肾脏就像人体的“滤网”,正常情况下能有效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同时保留蛋白质等有益物质。当肾脏受损,滤网出现漏洞,蛋白质就会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长期蛋白尿不仅会加重肾脏负担,还会进一步损害肾脏功能,加速慢性肾病的发展。

尿液颜色变红

尿液颜色变红,医学上称为血尿,是慢性肾病的一个重要信号。血尿可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即肉眼可见尿液呈红色、洗肉水样或含有血凝块;镜下血尿则是尿液外观正常,但在显微镜下检查可发现红细胞增多。血尿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肾脏的肾小球、肾小管等结构受损,导致红细胞漏出到尿液中。此外,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肿瘤等疾病也可能引起血尿,但无论何种原因,都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免延误治疗。

尿液量异常增多或减少

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在1000 - 2000毫升之间。如果尿量突然明显增多,尤其是夜尿次数增多,每晚超过3次,且尿量超过白天,这可能是肾脏浓缩功能减退的表现。肾脏浓缩尿液的能力下降,导致水分不能被充分吸收,从而产生大量稀释尿。相反,若尿量突然减少,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毫升,可能是急性肾损伤的征兆。肾脏无法正常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导致尿量减少,严重时还会引起水肿、高血压等并发症。

尿液有异味

正常尿液有淡淡的氨味,若尿液散发出刺鼻的臭味、烂苹果味或其他异常气味,需引起重视。刺鼻的臭味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有关,细菌在尿液中繁殖,分解尿素产生氨,导致尿液气味加重。而烂苹果味则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表现,体内胰岛素缺乏,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通过尿液排出,使尿液带有烂苹果味。长期高血糖也会损害肾脏血管,引发糖尿病肾病。

慢性肾病虽然早期症状不明显,但尿液的这些变化却能为我们敲响警钟。一旦发现尿液出现上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尿常规、肾功能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将慢性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 to recommend

空调房皮肤刺痒,当心这2类干燥性皮炎
慢性肾病不疼不痒?尿液出现这4种变化要警惕!
血糖偏高别忽视!出现这3个症状要当心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在线预约 路线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