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养生之道

时间添加时间::2023-03-21 看阅读量:191

春天,万物复苏,气温开始逐渐由寒变暖。但阳气渐生的春季阴寒尚未退尽,因此大部分时间的气温仍然偏低。尤其是北方,气候变化无常,忽寒忽暖,或阳光明媚,和风送暖;或阴雨连绵,寒气袭人。即便是在一天当中,昼夜温差也很大,晨晚凉,夜间寒,白昼暖。人们一不小心便会染病上身。

我国古时有句谚语:“春捂秋冻”。由于刚步入春季,切忌减衣过速,不可过早地脱掉棉衣,衣物的穿着应随天气的变化而随时增减。否则风寒便会乘虚而入,从而导致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等。春季气候既不太热,也不太冷,刮风天气较为常见。尤其是我国的北方。中医认为“风为六淫之首”,“风性善行而数变”,所以春风看似温暖拂面,却不知其中暗藏杀机。

风不仅使人皮肤毛孔增大,护卫体表的功能减退,还可携寒带热裹湿,由外入内。所以,此时人们应该捂衣保暖,以防风邪侵袭机体。《内经》里有“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的说法。因此,着装要内松外紧,柔软保暖。

春季天气变暖,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旺盛,饮食宜选用辛、甘、微温的食物,应避免吃油腻生冷之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和新鲜蔬菜。也不可饮食过量。饮食过量、缺少维生素B是引起春天发困的原因之一。

春天由于天气干燥,容易导致人体肝火旺盛,中医上有“肝旺于春”之说。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胃。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病症,慢性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和慢性肝病在春季多频繁发作。

春季养生就要适当地注意这一生理特点,不要吃过多酸性和高热量的食物,以免肝火更旺,损伤脾胃,应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水果等。也可用陈皮、菊花、玫瑰花、甘草泡水代茶饮疏肝理气。不宜饮酒过量,油腻、糯米粽子等不易消化食物应少进;病中或病后恢复的患者,应以甘淡、素净、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选用大米粥、莲子粥、青菜泥、腐乳、肉松等;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此外,大自然在春季里为人类提供了不少的野菜,如荠菜、马兰头、马齿苋、香椿、蓬蒿菜等,既富含营养又有一定治疗疾病作用,应有选择的食用。

春季气候干燥,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咽燥、便秘等症,所以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夜间睡觉要关好门窗,以防腹部受凉,诱发感冒、腹泻。要注意室内通风,由于春季气温还不是很高,不少家庭关门闭窗,以保室内温度,这样使得空气不能流通,室内污染严重,容易造成人们患病。因此,不宜终日闭户,天凉也要多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尽可能维持室内外气温的平衡,减少强烈的温差对人们的不利影响。此外,春天居室装饰应以暖色调为主,如黄色、粉红、嫩绿等色彩鲜明的颜色,有助于提高循环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季是进行体质投资的大好时节,入春以后要适应阳气升发的特点,加强运动锻炼,可以到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去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风筝,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为一年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春季气候,冷暖变化较快,早锻炼时,衣服不能穿得太少,热的时候,可适当减衣;运动时不宜出过多的汗,以微汗为好;一些体质虚弱或缺乏锻炼习惯的老年人,运动量要循序渐进,以免发生运动创伤或劳累过度;另外,春季也是各类病菌繁殖生长的旺盛期,参加户外运动,应注意卫生保健,避免不洁的环境场所。

相关推荐Related to recommend

突然食欲激增要当心!可能是甲亢前兆
皮肤莫名淤青?当心这3种血液疾病
突然眼前发黑?警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在线预约 路线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