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是中伏,也称作为二伏。今年的中伏时间较长,有二十多天之久。而偏偏处于中伏时节炎热多雨,所以入中伏后,除了做好防暑工作外,还要谨防3种疾病。
入中伏注意防暑降温
夏天湿度大,温度高,人一旦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身体热量无法散发出去,就会导致中暑。一旦发生中暑,要尽快脱离高温环境,及时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情况严重的,必须及时送医,否则很容易带来生命危险。
入中伏谨防3种疾病
中医讲“冬病夏治,事半功倍”,其实很多冬病都是夏天积累的。中伏,暑邪和湿邪交替,人体最容易落下病根,此时一定要多加注意。谨慎预防三类常见病。
1、防心脑血管疾病
相关医学数据显示,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急诊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就会增加17.6%,因此,重在预防。一是防止血液黏度增加;二是防止血管细胞遭受破坏。一定不可乱用药物,亦不能停用药物。尤其糖尿病患者,坚持服用降糖药的同时,要注重吃含糖量少、高纤维的水果蔬菜,避开三高饮食框架。
2、防中风
夏季温度过高,不仅容易诱发中暑,一旦体内水分流失过多,血液粘稠度升高,血压上升,极易诱发脑血栓。同时因为夏季在高温环境中进入空调房,身体会产生压力反应,也容易造成血压升高。所以夏季一定要注意补水,空调也不要开太低。
3、防风湿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天降雨较多,很多露天的木头长椅吸收了很多水分。天晴之后,太阳一晒,就会向外散发潮气,人要是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