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危险性不容忽视。它主要源于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等,这些病理变化会压迫或刺激脊髓、神经根、血管等组织,进而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症状和体征。当颈椎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以下三大症状时,务必及时就医,以免病情恶化,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
1. 神经受损症状
神经受损是颈椎病最常见的严重症状之一。不同类型的颈椎病会导致不同的神经受损表现: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常感到颈肩部疼痛,这种疼痛可能像放电一样放射到上肢或手部,伴有上肢麻木、无力、握力减退等症状。手指活动不灵活,拿东西容易坠落,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脊髓型颈椎病:此类颈椎病更为严重,患者可能出现一侧或双侧上肢、下肢的麻木、沉重感,甚至出现“束带感”。双手无力,精细动作如写字、系扣、拿筷子等难以完成。步态不稳,行走困难,双下肢有踩棉感,严重时可能导致瘫痪。此外,还可能伴有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如排尿无力、尿频、尿急、尿不尽等。
这些症状表明神经已经受到明显压迫,若不及时治疗,神经损伤可能进一步加重,导致不可逆的后果。
2. 脑供血不足症状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另一种需要高度警惕的类型。由于颈椎退变导致椎动脉受压或刺激,引起脑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头昏脑胀、头重脚轻、脑内摇晃等感觉,有时转动颈椎时可突发晕厥而猝倒。此外,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心跳加速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增加跌倒等意外事件的风险,威胁生命安全。
3. 交感神经受激症状
交感型颈椎病虽然相对较少见,但其症状复杂多样,同样不容忽视。患者可能感到颈部疼痛,特别是在长时间低头或伏案时明显。同时,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偏头痛、头沉等症状,影响睡眠质量和记忆力。此外,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面部或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这些症状虽然不直接威胁生命,但长期存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颈椎病患者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或多种症状时,都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中医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牵引、按摩、理疗等;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病情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颈椎的保养和锻炼,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等不良姿势,以减轻颈椎负担,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
颈椎病虽然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但其危险性不容忽视。当出现神经受损、脑供血不足、交感神经受激等严重症状时,务必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不可逆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