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症状。科学合理的护理对于心绞痛患者控制病情、减少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以下五大护理措施需牢记于心。
一、合理用药
心绞痛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同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头痛、心动过缓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二、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对心绞痛患者意义重大。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肥肉等,避免食用油炸、油煎食品。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保持大便通畅。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的体重。饮食应定时定量,避免过饱,餐后适当休息,减少心脏负担。此外,患者还需戒烟限酒,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三、适度运动
在医生指导下,心绞痛患者可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但需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运动强度以不引起心绞痛发作为宜,运动前后应进行热身和放松活动。每周可进行3 - 5次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增加运动量,运动时注意监测心率,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如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四、情绪管理
心绞痛患者常伴有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病情的稳定。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心绞痛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听音乐等,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同时,指导患者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患者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
五、病情监测
心绞痛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特别是胸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及强度。护理人员应记录每次发作的详细情况,包括诱因、缓解方式等,以便医生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血脂、血糖等检查,评估病情控制情况。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若出现胸痛加重、持续时间延长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冷汗等,应立即就医,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
心绞痛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以上这五大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心绞痛病情,减少发作频率。同时也要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以降低心绞痛发作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