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心血管病多发,这些症状要重视

时间添加时间::2023-06-20 看阅读量:111

夏天是心脑血管疾病易多发的季节。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就会大幅提升,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来说更容易发生急性血栓堵塞。因此,夏天更应注重心血管的保健,要做好防范工作,不可松懈。

首先,为何夏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呢?

1、心脏负担重。炎热的季节时,人的交感神经变得兴奋,心率加快,同时还会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加心肌耗氧量,当正常呼吸不能满足心肌耗氧量时,就会引发心血管疾病。

2、出汗多易形成血栓。炎热的夏天,稍有运动就会出汗,使体液流失过多,如果不及时补水,会增加血液粘度,减少有效循环血容量,使体内重要器官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此外,当血流速度减慢时,还会形成血栓因子,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3、空调使用不当。当空调房间温度过低时,室内外温差就会很大,进进出出冷热交替明显,使血管难以适应,从而诱发疾病。另外,在高温下喝冷饮的情况也会使血管突然收缩,加重心脏的负担。

其次,当夏季出现心血管疾病会诱发哪些症状?

1、手脚心出汗。一般来说,夏季出汗多发生在前胸、后背。当心脏出现异常时,心输出量和血压都会下降,导致皮肤冰冷潮湿,汗水集中在手脚心部位。

2、头晕。夏天偶尔会出现头晕的症状,但往往被人们忽视,因为头晕、神志不清与心肌梗死的关系不大,但如果头晕伴有全身无力、心悸等,就要警惕心脏问题。

3、胸闷气短。夏天出现出汗、头晕、呼吸急促、胸闷气短等症状,一两次不用担心,如果持续不能缓解,应考虑心血管疾病。

4、呕吐。夏季易缺水,血压下降,胃肠蠕动不良,易发生呕吐的情况。如果夏天出现心肌梗塞,就会在膈肌边缘,会刺激膈肌,引起呕吐。如果呕吐伴有头晕、出汗和胸闷,可能是心肌梗塞引起的症状。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遇上高温天,应该如何来保护自己呢?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高温天气,蔬菜瓜果可存放的时间短,更容易变坏变质,所以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不要吃变坏变质的食物,这对病情的缓解没有任何好处。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并没有错,但一定要合理的饮食。

2、适量的运动。随着生活的进步,生活质量也在提高,喜爱运动不仅能够提升身体的素质,还有助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防止更多的病菌及毒素入侵身体。

3、出汗不要立即洗澡。大量出汗后千万不要用凉水洗澡,虽然能够降温,但是也对身体造成了严重的损伤。血管在经过大量运动后,张力处于较大的状态,如果用凉水冲洗,就会导致血管快速收缩,加大对血管的伤害。

4、尽量不喝冷饮。喝冷饮尤其是冰镇的会刺激肠胃,凉水进入胃部,不会被身体直接吸收,会储存在胃部,等温度升到与体温差不多的时候,才会被身体分解吸收,这给肠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5、用力要谨慎。如果患有心脑血管的病人,在高温天工作,如干一些体力活,天气的炎热会导致身体排汗降温,这样会使身体的水分不充足,更容易导致血液变得黏稠,所以一定要缓慢用力。

6、调节情绪。心理是否健康也是对患者的一种有益的表现,维持好良好的情绪,不仅有益于减轻患者的病症,还可以防止上火,甚至防止并发症。

7、禁止熬夜。熬夜不仅会加重心脑血管病人的病症,还会阻碍疾病的治疗,引发其他病症。

相关推荐Related to recommend

突然食欲激增要当心!可能是甲亢前兆
皮肤莫名淤青?当心这3种血液疾病
突然眼前发黑?警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在线预约 路线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