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天气里,容易发生一种你可能听过却不了解的危险疾病——热射病。那么,什么是热射病?热射病和高温有啥关系?热射病为啥会致命呢?
怎么理解热射病?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经典型热射病)。
一般中暑症状:体温常会超过38℃,并伴有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恶心呕吐,或四肢冰冷、脸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变快等症状。
热射病症状:体温高,一般核心温度超过40℃。无汗,可能出现意识不清、晕厥、幻觉,甚至抽搐等症状。
如何预防热射病?
重症中暑按临床表现不同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其中以热射病最为凶险,它伴有多器官损伤,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热射病的突出特征是无汗、高热,并且神志模糊。
预防热射病首先要关注天气变化,尽量避开高温高湿的环境。目前,没有治疗热射病的特别药物。如果发现病人出现特殊情况,比如已经脑子不清楚,要将病人挪到阴凉下,把衣服解开,用温水凉水擦拭身体,或者用电风扇吹,同时及时送医。
高温高湿的气候因素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的主要危险因素,6月到9月是热射病高发的时段。
并非只有在户外作业的人员是高发人群,一直在室内也有可能“中招”。在封闭的温度很高的环境,再加上一些老年人有些基础病,体温散热出现问题,会出现非劳力性热射病,比如坐月子,夏天天气闷热再关着门窗,也容易发生热射病。